前言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高等级在于自信和热情,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认为。当活力能滋养自己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滋养其他人时,就是热情。自信从何而来?是什么阻挡了我们从心底去真正相信这样一句话,“所有的重大意愿,我基本上都可以实现。”今天我们分享《深度关系》。

全能感

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会渴求卓越乃至完美。参加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很希望能夺得第一名,这是源自他的自恋。在连续接球失误后,会开始生气和咆哮,这是暴怒状态。获得发球权后,发现拉球,对攻都无法得分,被对手轻松击溃。意识到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场后,一言不发,心里空荡荡的,陷入了无助的状态。最后,怪前两天刚准备的新胶皮,无法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通过归因外部,来保护自己的自恋。上述心理状态的变化(满足自恋->暴怒->失落无助->寻求解释)这里用动态效果图绘制一下,称为全能感的变化。是从一元视角,以“我”为中心,要求事情可以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的思维方式下的心理变化。它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父母辅导孩子作业,希望孩子迅速学会,不去化解孩子的焦虑,而是表达愤怒,来满足自己当老师的自恋。非常恩爱的情侣,因为生活中的小摩擦,宁愿分手,一别两宽,也不愿意主动道歉,因为道歉意味着自己是坏人,这会破坏自己的自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不妨看看,下面的这个概念-人性坐标。

人性坐标

自恋构成了坐标的纵轴,表现为对权力,等级,强弱,支配的追求,在全能自恋的控制下,会觉得自己要么完美,要么,什么都不是。当自恋维度被满足时,体验到的是兴奋,当自恋受损的时候,体验到的是羞耻。关系构成了坐标的横轴,他代表了想要被看见的需求,表现为对平等,自由,心安的向往,是心和心之间的情感联结,也是主体和客体对合一的深深向往,在柏拉图《饭宴》中,被天神宙斯劈成两半的怪物,彼此都在执着的寻找另一半,这背后便是名为爱的关系。当关系维度被满足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幸福,关系受损时,体验到的则是悲伤。自恋和关系,共同构建起了我们内在的田野。当人只活在自恋维度的时候,就只会感受到高低,因此会很焦虑。而进入关系维度后,平等的大地会极大地缓解人的焦虑。能够同时在两个维度切换,允许自己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和散漫,又能充分看到自恋维度,就能计算自己和别人在自恋维度上的追求,就有可能同时尊重自己,他人的利益,从而可以清醒地活在现实世界中。

深度关系

带着满满的自恋,真实地将生命力和内在想象与外部世界展开深度碰撞,逐渐从自恋维度跨越到关系维度,从想象进入现实,用体验替代认知,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逐渐驯服全能自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便会产生,比如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亚历克斯·霍诺德,比如提出人性坐标的武志红老师。可以看一下另外一个视频,这里把那个截图弄出来。很多人绞尽脑汁寻找成功的道路,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投入其中,与这个事物建立起深度关系。利益,名声,成功其实都是深度关系的副产品。

总结

作者武志红,他认为,现代人缺少活力,主要源自“全能自恋”,如何走出自恋想象,进入外在的现实世界,关键在于构建深度关系。疗愈的过程,便是从自恋维度走向关系维度的过程。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全能自恋到真实自信的过程,也是从孤独自恋到深情依恋的过程,同时是从想象进入现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