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的主题
这本书记录了毕业于东京大学的前av女优铃木凉美和她的引路导师上野千鹤子的完整对话,对话采用书信自白的方式,讨论了下面几个主题:
- 情色资本
- 母女
- 恋爱与性
- 认可欲求
- 能力
- 工作
- 独立
- 团结
- 女性主义
- 自由
- 男人
一些启发点
能力
- 提到同行(外卖茶>泡泡浴>飞田)之间看不起,作者心理失落,同时渴望相互理解的心愿。浅薄而又特殊的自尊心,让人一度沉迷,带来的愉悦和兴奋就如毒品一样。我很好奇的一点是,这种交易对于女生来说,是否存在真的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作为一个商品,然后从上帝视角来解离自己,在交易完成后,自己作为人的那部分完全没变。(商业交易会使社会财富总量变大,但是如果交易的对象本身又是交易方,交易后还能让社会财富最大化么?)。
- 只有放弃对被爱的执着,积累爱的经验,才能跳出需要得到男人认可的圆圈。那何谓爱?主动的去建立连接,主动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是为了别人而如何如何,不开心了就拒绝❌。在性上面,主动告诉你,我们做爱吧!
- 女性在爱情游戏中不是弱者,她们完全有可能是加害者。但性要另当别论,特别是牺牲自己的身体,让身体屈从于精神的想法。性和爱并不是一回事,不同于日本战后的浪漫爱(恋爱,性,爱,生殖一体化)。
-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他者(在年纪大,生病之后特别明显,才开始觉察到),也就是说身体居然也是一个易碎品(更何况精神)!,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明白,当年的我是多么傲慢,以为无论怎么样胡来,我和对方都不会碎。
工作
- 忽视伤痛,陶醉于自己的强大,并不能让你真正强大,正视自己的弱小,承认自己的痛苦,然后砥砺前行。这一章节一开头,上野就意识到这些年自己一直在虚张声势,伪装自己,也提到了自己作为自由职业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有痛苦的经历不一定比没有的好,将过去和现在融合也不一定会带来强大,甚至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非常脆弱,随时瓦解。
- 不要做一个被用完即弃的棋子,仅仅关注媒体语境下的写作产出,这会让人逐渐成为一个消费品。不要因为有人需要自己,就心生欢喜,得意忘形。需要脚踏实地,沉淀出不受时代和潮流影响的东西。我挺好奇的,这是一种长期主义思维,那什么时候,也需要短期主义的操作呢?因为我留意到作为作家,上野千鹤子是通俗读物和学术专著一起的,也就是两手都抓的策略。
独立
这一章节铃木凉美,就夜场和写作场的相似点,提出这两个工作都是用完即弃,都会被消费,可能难以作为长期安全感的保证,难以独立。从描述中,可以看到她的安全感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之前一丝不挂的工作,给了她一种"自信":钱不够花可以重操旧业。第二个是父母最后会无条件托举自己,经济上无后顾之忧。最后回想起母亲生前的一封信:为后人铺路搭桥,树立路标,甚至建立起庇护所和瞭望塔。
上野千鹤子在收到这封信之后给出了下面几个心得:
- 从某一天开始突然意识到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在依赖父母,因此把银行卡密码换成了父母家🏠的电话号码。从尽责的角度阐述:孩子的职责就是不走在父母之前,对父母而言,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 举了未年成照顾者的例子,感恩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最后可以无所畏惧,有底气的去尝试。也因为有了父母赠予的爱❤️,才拥有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乐观精神。
- 关于天职,职业,工作和爱好的区别。
- 关于成就感,自信的真正来源:被逼到极限后努力克服。这种体验如果还伴随着金钱,那就是撞大运了。这个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体会,而不是用自己的一些既得优势给自己赢得的安全感。
自由
这一章节铃木凉美提到了他对男生的绝望,并且分析了这种绝望的来源:生意上有赖于男人们可鄙的一面,长期凝视他们的欲望后,愈发感到愤世嫉俗。而与之相对的千鹤却提到人的多面性,人的好坏取决于关系,她之所以相信别人,是因为遇到了让千鹤觉得可以相信的人。从这个时候开始,铃木才渐渐明白妈妈👩曾经提到的有害灵魂是什么意思,即扭曲对他人的尊重!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男人的灰心更像是一种后遗症。我觉得,见证过光的人,在遭遇崩溃后,仍然更愿意相信美好,而一直在黑暗中的人,可能从来不知道有光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光吧,但是也有例外,所以也说不准!。
千鹤的回信中提到了下面的几个点,很有启发性:
- 举了"慰安妇的例子",来讨论面对结构和主体问题的时候,个人在结构的胁迫下带着必死决心行使的生存策略其实凸显了结构,也就是战争的严酷,而不是来指出"慰安妇"和士兵"同志"关系经历的多样性。
- 自我负责理论有一个前提:个人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中,并且有能力进行自我决定。换句话说,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开脱责任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没的选择的,承认自己是"结构"暴力的受害者绝非溃败,基于自己是"主体"的选择,调动手头的所有资源,想办法生存,那就值得称赞。
- 每一代人对"男人就是这样"的接受方式是不同的,从早起的隐忍,到给男人面子,到拼命反抗,遍体鳞伤到狡猾省力地利用男人到正当合理发声“这不公平”的转变。从勾引男人,找干爹的生存策略到抬头挺胸地说"自己的幸福自己争取"。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的,建立在彼此自我对等的纠葛之中,疯狂地想要吞噬对方的自我,男女之间才能有正经的恋爱。
- 承认伤害并非屈服,而是抵抗。那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坚忍的证明。
- 霜山德尔提到的自灯明很让人感动:在黑暗中行走时,依靠微弱的亮光照亮自己的脚下,而为点亮黑暗而燃烧🔥的,可能是自己的生命。冷静的看待人的欲望,不悲不喜,就像看待香蕉一样,看待牛顿定律一样,静静的达观,如树叶落在湖面上一样,荡起一丝丝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