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思维盲点(个人思维盲点和组织盲点),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盲点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和优化的建议。甚至对于偏见和直觉作者也做了区分,并且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辅以作证。

第一章

分析了传统评估智力模型的局限性(特曼模型),特别是将IQ测试大规模应用后,发现智力和成功远非完全关联。斯腾伯格提出了三元智力模型,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不同的智力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第二章

举了爱迪生恐吓使用交流电很危险的例子,乔布斯采用偏方治疗胰腺癌,柯南道尔相信灵媒的例子,表明更聪明的人在不同的智力面表现也会不同。分析性智力很容易受到带有偏见的直觉的影响,他们更可能用自己的才智来消除任何与自身观点相冲突的证据,实现自我说服,而不是追求真理。

第三章

邓宁克鲁格效应常见于愚昧无知但是无比自信的非专业人士上,而获得性思维僵化经常出现在专业人士上,在面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的时候,他们不愿意承认我不知道,更不喜欢探寻和倾听不认同自己的人。引申出后面要注意的点:如何进行反事实思维和隐形知识的理解,避开智力陷阱。

第四章

介绍了所罗门悖论和富兰克林的例子,提出了道德代数法和自我疏离法来让我们不那么带有偏见的来处理问题。

第五章(乌龟🐢和兔子)

这一章节中,有几个看法是让我非常耳目一新,也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的。为什么要相信直觉?诸如乔布斯,麦当劳的收购者(雷克罗克),作出的大的改变和高质量的决策几乎都是依赖于直觉(成为乔布斯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乔布斯有冥想的习惯,并且非常强调直觉的重要性)。我们的情绪和直觉是有价值的信息,在极其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引导我们的思维,并提醒我们注意留意的细节。只是,大多数人无法解读有价值的信号,会无法区分情绪化和直觉,没有办法辨认感觉的真面目,缺乏自省。怎么做才能学会反思,对自己的直觉去偏见化呢?正念冥想,弦乐器,舞蹈等,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长期做下去!除此之外,学会用精准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感觉,在情绪爆炸之前意识到他们。(分别对应内感觉,情绪差异,情绪管理)
另外注意:过早地反思,做决定,尝试引入系统2(分析性决策)的思考方式,结果并不是最优的(医生),"躯体标记假说"也证明此,因为你正在阻止你使用自己的潜意识信号。

第七章

分析了为什么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常常无法发挥最初的潜能。有好奇心,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保持谦逊,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不用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否定任何挑战自身观点的信息。

第八章(吃苦的好处)

举了日本课堂一个学生花40分钟画立方体的例子,对比了东亚和英美的不同教育模型。一定难度的思考对于学习来说是很必要的,付出必要的努力去修正错误,尝试解法,是让男孩子赶上他的同龄人的唯一途径。

第九章(群体愚蠢)

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NASA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灾难,表明在高压力状态下,会削减反思和分析性思维,造成群体性盲点。灾难发生前的风险因素几乎都是被识别的,识别之后的选择性忽略和迫于压力下的妥协才是问题。忘记了害怕,忘记了敬畏,痴迷于追求成功🏅️控制了一个组织和全体人员。那如何避免呢?专注于失败,不愿简化解释,保持敏感性。鼓励员工保持专注,质疑,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相同行为。智力陷阱经常源于我们无法超越自身预期去思考,想象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的决策是错的而不是对的。